查看原文
其他

深切怀念江景波先生

上海民盟 2022-07-27
点击上方“上海民盟”关注我们!


讣 告


我国工程建筑经济和管理领域的著名专家、教育家,中国民主同盟优秀领导人,全国政协第八届、九届常委,中国民主同盟第七届、八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、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,同济大学原校长,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景波同志,因病于2020年2月15日18时21分在上海逝世,享年92岁。遵从江景波同志遗愿,丧事从简,2020年2月19日仅举行丧属告别仪式。谨此讣告。


江景波同志治丧办公室

2020年2月16日











民盟中央发来唁电,沉痛哀悼。


江景波同志病重期间,民盟中央副主席、上海市副市长、民盟市委主委陈群,受民盟中央委托前去医院探望。








江景波先生既是同济的“牧马人”,也是民盟上海市委的老领导。就在春节前夕,陈群主委还专程看望了他,当时江老精神矍铄,心情开朗,并深情寄语上海民盟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成绩。没想到,仅仅二十几天后,江老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……


“从艰苦岁月一路走来,我深感当前社会的来之不易,唯有继续尽我所能,回报社会与他人,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。”这是江老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。



“把自己贡献给人民”

1927年夏,江景波出生于福州郊区农村。由于家庭经济困难,他出生后不久,父亲和母亲先后去新加坡谋生,他的童年生活在颠沛流离中度过,依靠亲友的接济,常常挨饿,十分艰苦。抗战胜利后,他才和父母取得联系,同时自学完全部高中课程,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土木系。从那时起,他便发奋学习,希望将来可以为国家为人民做些有益的贡献。


1950年,江景波大学毕业之际,党和政府发出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”的号召,而他所学的专业,正是工程急迫所需。因此,他毅然放弃了去英国剑桥大学读研究生的机会,前往贫瘠的淮北平原,和大家一起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战,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。带着“治淮功臣”的称号,江景波回到上海,在同济大学开始了教师生涯,全身心投入到他所热爱的工程实践和教学工作中去。

1952年,同济大学党委的组织科长找他谈话说,“民盟组织初建,极需要人。”并希望他能参加民盟。对于民盟,他并不陌生。在他读大学的时候,震惊全国的李闻被刺杀、民盟抵制临时国大、总部被迫搬至香港以及一系列民盟组织的爱国民主运动,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而陈望道、苏步青、李国豪等上海民盟的大家们也影响着他,于是他欣然听取了组织上的意见,于1952年10月加入民盟。


在“申请入盟动机”一栏中,他这样写道:“希望入盟后在盟组织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,把自己贡献给人民”。这是他入盟的初衷,也是他实践了一生的座右铭。


同济的“牧马人”

1978年,江景波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。他曾形象地说,那时“像个久旱逢甘霖的孩子”,一头扎进教学科研事业中,废寝忘食。在这一年,当了24年讲师的江景波晋升为副教授,后来被任命为同济大学教务处长、副校长。


1984年初,经全体党员、党外讲师和副科级以上1100多人民主推荐,江景波以935票当选同济大学校长。这让曾被认为“海外关系复杂”的他感到自己得到了“莫大的鼓舞和无限的信任”。

担任校长的5年里,正值中国高等教育全面改革的发端,江景波干了一件大事。他倡导发扬“同舟共济”的同济精神,推行全国高校第一个校长负责制的试点,当时产生了极大的轰动。他积极探索多元化高校办学体制,着手学校领导体制、人事制度和后勤管理改革,努力把同济大学建成教学和科研中心。


按照上述设想,江景波制定了同济大学的发展规划,在充实教师队伍、提高师资力量、改善教学条件、加强科技开发、扩大对外联系等方面,都产生了重要的管理效应。


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,江景波反复强调,越是深入改革,就越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,设置了政治思想工作机构,配备了专职、兼职人员,制定了政策和制度,并拨专款加强班主任、政治辅导员的工作。


在教学方面,他提出“严格要求、更新内容,教得活、学得活、少而精”的方针,提倡教师将科研中获得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,加强基础,拓宽知识,培养能力,出好人才。


在学校管理方面,江景波坚持民主集中制,建立了校务会议制度,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都在校务会议上讨论决定。他还十分重视教代会、工代会的作用,经常去教室、食堂、宿舍、实验室、图书馆,与教师、学生对话,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。并每年主动向教代会、工代会作报告,汇报工作,让教职工代表进行考评。这一举措在当时也是开风气之先。

在“庆贺江景波教授执教65周年”座谈会上,江景波将纪念文集赠送给青年教师

虽然繁重的管理工作占据了江景波的大多数时间,但他仍然没有丢下自己的学术研究,出版了《网络计划技术》《建筑施工》《建筑施工组织学》《网络计划的计算与实例》《城市建设管理》等多部论著。


担任校长后,身为侨眷的江景波有了许多出国考察的机会,父母和亲朋也多次催促他出国团聚定居。


江景波确实很想念远方的亲人,却更清楚自己身上的重担,清楚自己对事业对祖国的深深眷念。“这种情愫让我难以割舍,只能埋藏自己的寂寞,婉拒远方的亲人”。他的这种坚持,也被朋友们戏称为是同济的“牧马人”。


“党派之中也大有可为”

1997年10月,时任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(中)、民盟上海市委主委谈家桢(左二)、民盟中央副主席江景波(右一)在民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亲切交谈。

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,时任民盟上海市委主委的谈家桢先生找到江景波,希望当时作为兼职副主委的他,能去民盟“坐坐班”。


谈老的信任让江景波非常感动,他欣然接受了这一“挑战”。于是他与民盟市委机关有了八个月的“亲密接触”。这段机缘不仅让他对民盟有了更深的感情,也把在同济大学的改革精神带到了民盟上海市委机关。


在完成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外,江景波每周坚持到机关召开工作例会,记录各个部室的每项重要工作并逐条跟踪。民盟市委原专职副主委马克烈清楚地记得:“江先生每到办公室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小纸,上面写着当天要做的几件事,完成一项就撕去一条。”江景波还与机关干部轮流约谈,了解工作推动进展;大胆使用人才,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;主张机关干部学电脑,用电脑,提高工作效率。

民盟市委机关报《上海盟讯》就是在这个时候从小开版改为大开4版的。之前的改版工作虽已提上日程,但几经周折,进展缓慢。江景波得知后说:“为什么不能改成大报?有困难我来解决。”在他的努力下,1994年8月,《上海盟讯》终于改版成功。民盟市委宣传部的老同志曾回忆道,当时,江先生拿着面目一新的报纸,笑容可掬地走进了宣传部,“哪个版面编得好,哪篇文章写得漂亮,江先生如数家珍。”


此外,当时党派机关收入较低,江景波极力向有关方面争取,提高机关干部的职称和收入问题。他还拿出自己的津贴请机关干部吃点心,并请大家到他家里做客,交流工作,加强联系。

但是,对于干部们在工作中的缺点,他也会提出中肯而严肃的批评,在原则性问题上甚至“毫不留情”。当时有一位驾驶员,把公车开回了家处理私事,江景波大力查处了此事,并要求驾驶员罚款2500元以示警戒,杜绝以后再有类似事件发生。这位驾驶员在反思之后,与江景波成为了忘年交,他常说:“江校长是真心关心我,恩威并重。”


江景波始终强调民主党派要积极开展社会调研,履行参政议政职能。他自己也身体力行,在教育领域提交了许多提案建言,不少内容涉及高教改革与发展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、建立高校贷学金制度等,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。

自1992年起,江景波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,1996年还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。2003年后担任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。


离开民盟市委机关后,江景波一直关心着大家,每年新春,都会亲手写上贺卡问候。而许多机关及盟内同志们也会经常去看望他,他总是语重心长地勉励青年们:民盟的命运是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紧相连的,“要听党的话,始终跟党走,加强学习,好好工作,党派之中也大有可为。”拳拳赤子之心溢于言表。

2016年,在民盟市委举行的《良师•诤友——江景波参政议政文集》出版座谈会上,鲐背之年的江先生,将自己的经历用一口福建口音的普通话娓娓道来,他对大家说:“经历了那么多困苦的岁月,后来条件好了,觉得什么东西都是甜的,所以工作起来特别卖力。”在场人士听得入神,不禁为之动容。


江景波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学者、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,同时,他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,是我们后生晚辈做人、做事、做学问乃至为官的榜样。今天,他虽然已经远去,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为民盟事业做出的卓绝贡献和宝贵的精神财富。他永远是我们心中的“燃灯者”。我们有责任接过他手中的灯,传承民盟的优良传统,共同担负起新时代的重任。

江老,

一路走好!

文字:殷志敏

编辑:郭琪



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



长按二维码发现惊喜






记得点一下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